找到相关内容791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迦牟尼佛所发五百大愿

    珍宝,愿我之舍利能变成智慧蓝宝石,如火焰般明亮。此舍利又上至色究竟天变成曼达罗花、萨亚扎花等多种花,并降下花雨;花雨中愿传出三宝音声、居士戒等戒律音声,又传出闻、思、修、净观、呼吸观、四无色禅、十住处...为广弘《悲华经》,曾作偈云:“此经若能长久住世,五浊恶世难度尽!”  《悲华经》云: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是(贤劫)一千四佛所放舍者”,为三世诸佛所弃(于此土此时成佛之愿)。释迦世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252760.html
  • 佛陀的教学内容:《说处经》

    乐觉者,生乐住乐,变易苦。无常者,即是灾患,欲使也。”所以会说当修“一切世间可乐想”了。而“净想”,也就是“净观”,是以观察或想像身体的污秽,来消除对身体的爱恋的,也是“身念处”的修行内容之一,...烦热,终身行梵行”的教、学内容: 一、五盛阴: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盛阴。 二、六内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 三、六外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953545.html
  • 佛教的自我教育与生活实践

    就是生活中六根清净的自我实践。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用不同的观法来治之。《摩诃止观》提到:“若贪欲盖重,当用净观弃之。……若嗔恚盖多,当念慈心,……若睡盖多者,当勤精进,……若掉散者,应用...,修正自我,这是站在“无我”教义的基础上来谈,若自以为是有完美人格的人,是可能静下心来反省,重新认识自己,以资自我重新教育与学习。   天台智者大师汇整当时诸经典与禅师的方法,具体提出“二十五方便...

    觉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4353617.html
  •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

    rdquo;[注9],说明如下:   五停心观的立意,就是针对众生的根本烦恼:贪、嗔、痴、散乱与业障,而开出的对治药方。贪欲重的众生,就需要修习净观;嗔心重脾气很大的,就需要修习慈悲观;心念容易...ldquo;法术”(magic power)--此乃一般人受到章回小说《西游记》之中故事情节的影响,由于孙悟空七十二变,再加上一个觔斗云十万八千里,却仍然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而对&...

    慧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4553618.html
  • 佛教问答750题(1)

    ,有何因由?  答:皈依佛,为佛有无量功德故。皈依法,为法有大利益故。皈依僧,为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故。  9.问:皈依三宝,有何效果?  答:皈依佛,堕地狱。皈依法,堕饿鬼。皈依僧,堕旁生。 ...。  15.问:对于法宝既如佛僧一样礼供,足见敬法之至,但平日安放经籍,宜如何办法。方失敬?  答:宜安放清洁之处,包以净布尤佳。勿乱堆桌架上,勿杂置他籍中,勿放在椅凳床榻上。诵读翻阅时,均须洁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2254323.html
  • 从佛教思想史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1)

    者秽恶,二者两舌,三者嫉妒,四者嗔恚,五者无反复。” (16) 在佛教早期的记载里,女人不但被认为身体净,心理及言论也都被认为是净。早期印度的佛教徒把女人塑造成将成这等面净,乃是希望比丘用净观 (...造像的人及像主对这种新起的佛教思想。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太可能采取戴安娜保罗那种说法去改变观音菩萨的造形。因为采取密教作为解释女像观音出现的原因并不普遍地为学者们所接受。因此有学者又以为女像观音在中国的...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254789.html
  • 大乘是佛说论

    应当时人的请求,也制为半月诵戒与安居的制度。当时的外道出家,托钵乞食为生,所以佛教也有这种出家的生活方式。从义理说:生死轮回,解脱涅槃,业力,这不都是奥义书以来的外道常谈吗?从修行的方便说:净观,...研讨的大乘是否佛说,也需要从世谛流布──从佛法流行于世间的情况中,去理解,去论定。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说就是,说就不是”的取舍标准,根本不能适用,要从根本上加以纠正。不然,就无法正确的论断这一问题...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454805.html
  • 一心与多门

    叫十九净行,什么叫净行?佛讲了十九个方面;第二讲了十行法;第三讲五十八法;第四讲了三大行;第五讲了四行;第六讲了四法;第七是三十二净观;第八是七著;第九是三善行法;第十是八大缘念。一共是十个方面。...很大,就是我们办这个夏令营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给大家一个佛教智慧的启发。我们这里既是课堂,又简单的是一个课堂。   在古代“知”与“智”两个字是...

    王志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5355176.html
  • 《辨中边论》探究3

    分障能障什么人呢?烦恼障和所知障主要障碍菩萨的修行。那么,是否障碍声闻人呢?说障碍的,错了!说障碍的,也错了!为什么?因为菩萨的两种障碍中,一种障声闻,一种障声闻。烦恼障能障碍声闻人,而所知障障声闻人。所以,菩萨的两种障碍,对声闻人来说又障又障。  “一分障者,谓烦恼障,障声闻等种性法故。”第二种一分障,指具分障中的一分,即烦恼障,主要障碍声闻人。声闻人断了烦恼之后,就能证得涅盘、成就解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456499.html
  • 《辨中边论》探微(2)

    ldquo;增盛”。针对这些问题,修行中也有专门的对治法门。佛陀说的众多法门,每一种都是针对某个特殊烦恼而说。比如多贪众生修净观,多瞋众生修慈悲观,愚痴众生修因缘观,散乱众生修数息观,多障...分为杂染和清净两种。   空性本身是清净的,应该有差别,这里怎么又冒出两种呢?而且一种是染污的,一种是清净的。这就不太好理解,所以下面进行解释。   “此成染净由分位别,谓有垢位说...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2056516.html